台北萬華幾天前有位六十多歲婦人,慌慌張張到警察局報案說:「我媽媽失蹤了,請幫我找她!」員警一聽,趕緊問她:「你母親叫什麼名字?有沒有她的照片?」婦人含糊其辭,講不出個所以然,接著又把手中的大螢幕電子時鐘拿給警員說:「不然你打這支手機給我女兒,她知道!」員警一聽,發覺事有蹊蹺,於是跟隨婦人回家,經婦人鄰居告知婦人女兒手機號碼,才找到婦人女兒。

女兒說,媽媽有輕微失智,而外婆早已過世多年,但媽媽以為外婆還活著,常要找她。最後,警員提醒女兒,要為媽媽戴上愛心手鍊,以免走失,並感嘆一句:「老婦人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其餘都不記得,實在心酸又感人。」

超有哏超有洋蔥的故事,誰能把這樣的故事寫出來投到文學獎,一定得大獎。然而這不是創作,而是真實故事,一則失智老人家與周遭的人一起合演的故事。這類故事這些年來層出不窮,劇本各異,有悲有喜,而且越來越多。為什麼?因為失智海嘯來襲,而這個社會又還沒有建立夠好的照顧體系,於是種種意外頻傳,相關事故這裡爆完換那裡。

看完這則報導,我的第一個反應是:要給處理的警員拍拍手!他們警覺心夠,有耐心有愛心,又有失智的基本常識,實在很讚!

如果你是警員,能否辨認報案找媽媽的老婦人,可能是失智患者?新聞中的警員什麼時候警覺到老婦人可能失智?是不是因為她只說要報案,卻交代不清楚相關尋人資料,甚至辭不達意?如果老婦人可以講出她母親的基本資料,是不是警員就會幫忙協尋,而不會懷疑這是記憶錯誤導致的行為?

講話辭不達意、表達貧乏簡略難以理解,是失智症(Dementia)的常見症狀之一,也就是「失語」。新聞中的婦人另有一個失智症的常見症狀,也就是把電子時鐘當成手機,這是「失認」,亦即無法辨認物體或者誤認。而如果原來會使用手機卻變得不會使用,則是「失用」。這幾個「失」,是失智症的常見症狀。

有了上述症狀,通常就不難察覺失智病情,但如果上述症狀還不明顯,就只是記性變差,這時候就需要更細膩的辨認方法。比如員警可以問老婦人:「請問今天禮拜幾?幾月幾日?最近有什麼節日?」這是時間的定向感。或者可以施行「三種東西測驗」,也就是跟老婦人說:「我講三樣東西,你記起來,我等一下再問你,火車、月亮、冰箱(一秒鐘講一個),請你全部講一次。」然後幾分鐘後再問老婦人:「剛剛請你記起來那三樣東西,請你再講一次。」如果這兩個問題無法完整回答,就不要輕易讓老婦人從你手中離開。

這個新聞事件,可以當成失智症經典教材。除了症狀辨認以外,還有失智症經常併發的行為與心理問題,比如要找死去的親人,或者就此出門遊蕩,而這些行為經常帶來家屬很大的困擾。失智症之行為精神症狀照護,英文叫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簡寫為BPSD

BPSD這個英文縮寫,請務必記起來,尤其是記者朋友,拜託!這是失智症照顧裡最重要的關鍵字。在日本,媒體會直接寫出BPSD。

此外,老婦人有沒有接受失智症的治療?不得而知。如果有,她是哪一型失智症?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型失智症血管型失智症兩種。嚴重程度呢?女兒說老婦人有輕微失智,但從她要找過世多年的媽媽這個行為來看,老婦人可能已接近中度失智的門檻。為什麼?因為失智症的記憶退化是剝洋蔥式,也就是比較近的記憶先失去,然後由近而遠,一層層剝去,而如果以為死去好多年的親人還活著,通常記性減退已到了不算輕微的程度。

還有,顯然老婦人是獨居,女兒只是偶而過來探視,這也是失智照顧常見問題。老人家已經不適合獨居了,但沒人或者自己也不願意跟人同住,便很容易發生危險。怎麼辦?這就牽涉到了長照體系。

新聞中的老婦人可以使用怎樣的長照資源?首先家屬可以告知台北市政府長照窗口,說家中有失智長者,然後長照窗口會派人到府評估照顧需求,而給一個居家服務時數,比如一個月48小時什麼的,或者送餐服務、交通接送、日間照顧等等,當然也可以補助輔具費用,比如走失手鍊或者GPS追蹤裝置。凡此種種,都可搭起安全網,讓獨居的失智老人家免於發生危險或沒人照顧。

當然現今長照能提供的資源非常有限,因此明年政府會做「十年長照2.0計畫」,把長照資源再擴增。

只是「十年長照2.0」能提供的長照財源還是太少。12日蔡總統到一家老年日照中心參訪,順便提了「十年長照2.0」,她講得洋洋灑灑,但熟悉長照的人都看得出來,那些承諾即使都做了,還是無法提供失智老人家夠好的照顧。

失智與長照是一體兩面,一方如果跛腳,另一方不可能走得平順。

新聞中的警員處理得很好,可以得九十分。還有十分呢?如果是我,會跟老婦人聊聊她的媽媽:「啊,你媽媽是怎樣的人?是不是對你很好?你最喜歡跟她做什麼事?」然後跟老婦人保證:「你放心,全國各地都有警察,不管你媽媽現在人在哪裡,警察都會好好保護她,請你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