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基(宣道會天母堂主任牧師)】信主廿多年來從未中斷過教會生活,不是因為教會可以提供各式各樣的精彩活動,也不是因為上教會有什麼新鮮刺激的事要發生,我過教會生活純粹因為這是聖經提供給歷世歷代的基督徒的一種「普通常識」(common sense)。

教會生活注重群體性

教會生活注重的是「群體性」,但基督徒其實也有「個人性」方面的信仰實踐,而群體性的教會生活最高峰的兩種表達方式就是「團契」(fellowship)和「崇拜」(worship) 。因此,如果一個人聲稱自己是基督徒,他卻沒有群體性的教會生活,那枉論他還會有正常的個人性的信仰實踐了。

我這麼強烈主張基督徒的「群體性」要優先於「個人性」,是因為基督教信仰徹頭徹尾是以「群體性」作為特色的,古今皆然!但很可惜今天很多基督徒失去歷史傳承的眼光及承擔,只用狹窄角度來維護自己的所謂「個人自由」,到頭來卻是不斷的用自我中心及人本思想來強加在歷史的基督教中,儼然已扭曲了純粹的基督教福音觀,我想這是我們這些廿一世紀的基督徒必須反省的。

以個人多年的觀察,主日崇拜最能反映出基督徒是如何對待或回應這位上帝的;如果一個人心中本來就覺得主日崇拜是可有可無的或愛來不來的,他所信的「上帝」可能只是「阿拉丁神燈」多過是創造天地救贖世人的「三一上帝」!

接下來,我毫無意圖僅以主日崇拜的出席率來論斷所有基督徒的動機,我只是帶著追求真理的熱情來分享個人的觀察及反省。孰是孰非?我不一定有標準答案,但我們如果連「普通常識」都不願意聆聽,那麼我們只是在自欺欺人,繼續當一個名實不符的掛名基督徒而已!但這完全不是耶穌基督原初拯救我們的目的,祂希望我們在基督裡得到豐盛的生命力。讓我們基督徒重新來認識主日崇拜較被人忽略的四方面:

1.心想事竟成?談崇拜的心

我們有多少人是週末時就預備心明天參與主日崇拜的呢?這可能是一個對大多數基督徒都很尷尬的問題吧!

事實上,現代的基督徒活在一個忙碌營生的消費時代中,還哪來的奢侈談論預備敬拜主的心?

話雖如此,但是「沒有預備敬拜主的心」跟「有預備敬拜主的心」到底有什麼樣的差別?假如你明天要跟股神巴菲特共進午餐,你今天還會不預備心嗎?同樣的道理,主日崇拜是跟生命創造主的上帝共同約會,沒有預備好還可以為自己開脫嗎?

要有美好的主日崇拜經驗,不能沒有當事人心靈上的提早預備參與。今天很多基督徒對主日崇拜高談闊論、諸多批評論斷,但真正關鍵又尖銳的問題是:他自己有沒有預備心來參與主日崇拜?

「日常生活」是會說話的,如果你每週都過著瘋狂極樂、日夜顛倒的週末生活,你是很難會靜下心來感念上帝之恩情的,更枉論享受主日崇拜中那種基本的神聖莊嚴感!

筆者多年來週末晚上都會預備好心明天參與主日崇拜,儘量提早一點睡覺,也不會參與什麼太刺激的事,結果我廿多年來的主日都能享受在其中。因此我體會到,崇拜的心優先於崇拜的行動,內心的問題大過外在的問題;鼓勵每一位從下週起預備心參與教會崇拜。

2.莊嚴的喜樂?談崇拜司會

我們大概可以感受到現代的基督教會比較看重歡慶喜樂的氣氛,而越來越忽略莊嚴肅穆的一面,甚至很多人不明究理地給予後者很強烈的負面評價,其實這也是有欠公允的。

現代人由於在家庭及職場上週期性的過勞、受氣,很少人是天天開心快活的,試看捷運上及路上的行人,大多數都是苦瓜臉似的,所以現代的基督教會便一味地以提供娛樂性的氣氛及節目來舒暢信徒的身心,但在靈性裡很可能仍是十分空虛的。箇中原因雖然複雜,但教會欠缺了一種祥和恬靜的氣氛也是蠻可惜的。當然,這並不是二選一的抉擇就可解決的問題。

究其實,要把主日崇拜帶到怎麼樣的氣氛去,也是每個司會同工的困惑。有些教會規定每個司會同工都要統一風格,激情澎湃者恆常激情澎湃,莊嚴肅穆者恆常莊嚴肅穆,反正每一週都是同一種調調。但也有些教會走「共融」路線,四個星期之中可以產生完全不同的崇拜風格與氣氛,端看當週司會同工的選取而定。

莊嚴與喜樂共融的崇拜

我比較傾向共融模式的崇拜,它較具彈性而且不致於傾向極端,對各式各樣個性的信徒都有適應能力,是今天這個多元化的世代下較為可取的方式。雖然主日崇拜不必弄得太「客戶導向」,但適應於人的因素仍是必須考慮的。

所以我會鼓勵每週的司會同工注意莊嚴與喜樂兩者的平衡,在開始的莊嚴慢慢帶進因敬拜主而有的喜樂,這就關乎說話時的聲調及速度了。

除此之外,選擇詩歌的性質及快慢版亦有影響的,有的詩歌可唱得喜樂一點,就該加強節奏感,有的詩歌比較適合用莊嚴敬畏的音量來唱時,就要保持其中的特性。雖然未必每個司會同工都受過嚴格的訓練,但有適切而基本的技巧仍是可以做得到的。
莊嚴感幫助人敬畏主,喜樂感則讓人享受主,兩者都是重要的屬靈生命元素,也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不妨試著向這方面調整崇拜的氛圍吧!

3.信仰的象徵?談崇拜插花

我發現很多人把基督教看作是一種很理性的信仰,這是因為大家很容易聯想到基督教的「神學」與「講道」時,就自然會有這種感覺。

但事實上這只是其中一個面向,其實基督教信仰也充滿了感性的表達及信仰的象徵,譬如在教會的主日崇拜裡,很少人注意到通常都有插花的服事,而插花背後所隱藏的意義是什麼?可能不是太多人了解吧!

信仰的象徵在信徒生活佔有一定的地位,透過「象徵」,我們可以把信仰不言而喻的表達,並且引發人們有想像力空間,因為「象徵」可以帶來一種驚喜,使人發現事物之外竟然是另有所指。

就以主日「插花」服事為例,很多人都以為插花就是單純的把花插在花器裡。然而事實上不只這麼樣簡單,美麗的花朵都是上帝所創造的,都具有生命力,要恰如其分的把花材安插在適合位置上,而又能夠同時產生美感,那可是需要費一番工夫的。

除此之外,「插花」的過程其實是學習「順服」這門功課的最佳時機,因為你想要花材任你擺佈,其實是需要那些花朵完全的順服在插花者手中的安排。有一位長期參與插花服事的姊妹曾分享說,她一邊插花,還要一邊與花朵保持對話和勸說,如此每朵花都會聽話順服,或左或右、或長或短,都全然由插花者主導,最後完成一盆深具美感的插花作品奉獻給上帝。

這樣看來,插花果然是一種靈性操練的「象徵」,反映了受造物對創造主的順服關係。另外,有時候花材的顏色、數量、位置、品種、大小、距離…等元素,在在都可能附帶著象徵意義的,端看插花者是否有意安排。甚至於有時候插花者「無心插柳柳成蔭」,並讓所有解讀者自由開放的加上意義,結果反而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看似平凡的插花作品,背後竟然是如此的不平凡,今後我們該對每一位插花服事者給予敬重吧!

4.不帶走雲彩?談崇拜週報

這些年去過不少教會作主日講道,基本上大多數教會都有印週報給會友的習慣;而各教會週報的共同目的,都是要鼓勵弟兄姊妹在當週了解及關心教會的人與事,並且帶出靈性成長的契機。

也許很多人會質疑這種遠大的理想,所以許多教會的會友在主日崇拜結束後便「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份週報」!這種現象雖算不上什麼大錯,但仍然是十分可惜的,因為平白錯失了關愛自己的教會及肢體的機會。

現代人經常把「忙碌」當作「忘記」的藉口,現實生活中一忙起來就什麼都忘光光,而教會之人與事是最容易被人忘記的,不是嗎?明明週報都寫得清清楚楚,但很多人就是沒在看,或選擇性的看。

然而,若你照著週報上的各項事工報告而參與其中,每天據此為弟兄姊妹與教會代禱,再把牧師的文章好好看完並自我省察,關心教會的奉獻是否足夠維持各項開銷,最後留意下週主日服事的人是誰;若這樣每週去行而靈命還不復興,你相信嗎?


其實,基督教信仰中有很多細節都是深具意義的,只要你用心就能體會得到;週報雖然有它的限制,沒法子要求太多或包羅萬象,但它仍然有其存在意義的。筆者也將每週留下來的週報,每週三固定寄送週報給沒辦法來的會友,甚至也會親自送到會友家的信箱,基本上是一張也不會浪費,也盡環保之力。我也建議大家可以收集週報作為每年的歷史回顧和感恩,因為教會的點點滴滴都是大家走過的屬靈生命旅程,多少也有紀念意義的。今天起就把你的週報帶回家吧!